中国白酒香型的分类源自于一场评酒风潮的兴起。在建国初期,中国的白酒生产处于整顿与恢复阶段。第一次评酒会的评选方式基于销售和化验指标,将茅台酒选为佼佼者,然而,当时并未对白酒的香型进行明确区分。
直至1963年,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一场空前盛会,涌现出来自全国各地的196种酒参赛,但是白酒的香型区分依然不明确。这导致香气浓郁的酒占据优势,而清香和酱香型白酒得分偏低。浓香型的代表性产品五粮液在评选中脱颖而出。
茅台酒因为特殊的政治背景成为官酒,但其酿造工艺仍是酿酒界的秘密。政府数次派出工作小组探索其工艺,试图将茅台酒的酿造技术推广至全国,然而却以失败告终,最终形成了“出了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”的结论。
直到1965年,茅台代表在全国名酒技术协作会上阐述了《我们是如何勾酒的》,正式开启了中国白酒香型分类的时代。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首次按照不同香型进行鉴别,分为酱香型、浓香型、清香型和米香型。
白酒的香型是由酒精和水之外微量物质组成的,这些物质决定了酒的不同风味。酱香、浓香和清香等不同香型主要是由低级脂肪酸酯、酸类、高级脂肪酸酯和多元醇等物质形成的。
白酒的不同香型源自于不同的原料和工艺。酱酒以高粱为酒醅原料,酿造过程采用石窖;而浓香型酒则选用多种原料,并使用不同工艺,如泥窖发酵。此外,不同产地和地理环境也影响着酿造风格,如同郎酒和茅台在同一酱香类型下呈现不同特色。
香型的划分仅是一种参考标准,并不能代表酒的高低贵贱。勾兑技术的应用使不同香型的酒也能相互融合、共同进步。因此,选择白酒并不需固守某一香型,多品尝、多感受,会发现白酒的丰富多彩之处。
庄之酒秉承着白酒香型的传统分类和酿造工艺,不断探索与创新,致力于打造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白酒产品。庄之酒均追求酒体醇厚、香味悠长,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品味体验。